直擊!澎湖漁場的無毒養殖 居然也能深度體驗到
抵達天和澎湖海洋漁場,正午時分,無懼毒辣豔陽,一夥人搭乘漁船出海,近身了解何謂無毒養殖。數十公頃的箱網養殖場,養殖海鱺、龍膽石斑、青斑、赤鰭笛鯛等高經濟價值魚種,為保持海水通透性,漁工6人為一組,正忙著替箱網換網。
箱網定期換
換網頻率依魚的成長速度有所不同,小魚苗3天得換一次網,成魚最久3個月要換網,避免海洋中的雜物卡在網上,影響海水流動,偌大魚場共有200餘個箱網,2組人馬即使火力全開,1天也只能換好十餘個,漁網下水後的重量無法純靠人力拉起,還得設計專屬輪軸捲網器械。
幫大魚洗澡
另一邊的作業平台上,忙著幫大魚洗澡做Spa,透過淡水清洗去除魚身上的寄生蟲,每次平均要洗上4分鐘。還有一組潛水員,負責潛入海水中,一網一網檢查箱網是否有破裂,確保魚兒不會鑽縫脫逃。
投餌自己來
為確保每個流程都是無毒,天和的投餌飼料生產也不假手他人,每到餵食時間,漁場上空盤旋著虎視眈眈的海鷗,工作人員一撒餌,隨即速度飛快地點水搶食。
全程不落地
劉天和指出,天和魚鮮從撈捕到分切包裝全程不落地,撈捕後先在海上工作檯放血,放置冰鮮桶運送上岸,驅車直送馬公水產加工廠。
最怕有天災
養殖漁業最怕天災,劉天和自2003年投入至今,共經歷3次嚴重天災,2007年4月2日澎湖通樑龍捲風捲走整座漁場,2008年2月6日的百年大寒害,魚群大量暴斃,40萬尾只剩2尾,跟著劉天和經歷2次天災的天和鮮物總經理蔡明欽回憶道:「當時下海救魚的人,得先在岸上含一口高粱暖身。」
訂做一條魚 鼓勵現代婦女下廚
場景轉換到正對馬公港的天和加工廠,如洗牙機的棒狀去麟器械嘎嘎作響,即使是龍膽石斑逆生長的魚鱗,也能去得清潔溜溜,接著送到分切檯,大刀剁骨、小刀分切,使用RO逆滲透水沖洗,魚肉使用擦拭布吸乾多餘水分,才能進行分裝。接著真空包裝後送入零下70度冰庫急速冷凍,出貨前還得通過金屬檢出機,確保魚鉤等金屬物不殘留,經過層層把關,才能把貨品交到消費者手上。
總經理蔡明欽表示,為鼓勵現代婦女下廚,天和推出「訂做一條魚」方案,動輒5公斤起跳的海鱺、龍膽石斑可製成分切禮盒,搭配不同部位做料理變化。事實上,魚肉可粗分為白肉或紅肉,以鮪魚為例,長時間在外洋洄游,肌肉中需要許多血管供應氧氣,由於筋肉有著非常多的肌紅蛋白,適合需要補充鐵質的小孩食用,石斑等白肉魚多在海底下休息,只有獵食或遇到敵人時才活動,不少饕客會優先選擇此魚種,蔡明欽建議,最美味部位依序為魚下顎、魚舌頭與魚腮旁的兩條帶狀肉。
鎖定熟齡市場
看準銀髮商機,65歲的劉天和積極切入樂齡飲食市場,將旗下禽畜肉、水產與根莖類蔬菜等食材,按質地硬度做物理分析,透過食材軟化技術,開發出海藻雞、蒜頭雞、珍鱺魚高湯等40多種小分量、多樣化調理包,可用電鍋覆熱,即使是高齡長者亦可輕鬆補充營養與優質蛋白質。
新鮮發現 青蚵嫂Out 蚵仔新貴登場
除了高經濟價值魚類,天和澎湖漁場也養殖鮮蚵,以純海水養殖,得經過8至12個月生長期,蔡明欽以「無本生意」打趣描述鮮蚵養殖,蚵苗附著在牡蠣殼上後,透過鰓過濾潮水中的有機碎屑與浮游生物,套用白話文形容,就是海中有啥就吃啥,每年11月蚵苗進場後,隔年6月即可採收,拉起一串蚵殼,平均可附著14至18顆。
過去曾有歌曲「青蚵嫂」描繪其辛苦,但在天和澎湖鮮蚵場,看到正在剝殼的阿姨,最好改口尊稱她們為「蚵仔新貴」。原來為保持鮮度,鮮蚵得在冷氣房中脫殼,動作洗練的剖蚵阿姨,1天認真工作4至5小時,1人就可剖20~30斤蚵仔,以1公斤60元工錢計價,1季可賺9萬元零用錢,還可邊工作邊話家常,由於缺工嚴重,有時還得動用人情、三顧茅廬,才能說服姊姊們上工。
如果你想去
3天2夜澎湖體驗行
天和針對想體驗澎湖深度遊旅客,推出3天2夜體驗產業之旅,搭船出海看免用藥養魚與獨家幫於洗澡技術,可下水體驗在箱網內與多種魚類共游,品嘗有機無毒澎湖風味宴、夜宿星月灣民宿,含立榮航空來回機票,每人1萬4千元起。
上一篇:四族群動能強 投顧關愛-中信當舖
下一篇:東京去哪兒?親子首選就選「台場」玩樂就對惹